嘴上说着“去地产化”,拿地的动作却很诚实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9月12日晚间,保利地产公告称,董事会已审议通过《关于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》,保利地产将更名为“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,用“发展”代替了公司名的“地产”。
据悉,保利是今年第4家提出更名,去地产化的公司。目前,保利地产的更名,中国排名前二十的房企中只有世茂和华润的名字中仍有地产字样。此前朗诗、龙湖、时代等已经纷纷完成更名事项。
各大房企纷纷忙着去地产化,这释放了一种什么信号?
地产公司更名,选择“去地产化”是看清趋势后的积极转型还是“换汤不换药”,只为图个噱头?
我们拿万科、保利上半年的业务情况来分析。
万科
2018年上半年,万科主营业务(房地产+物业服务)占总营收的98.89%;2017年同期占比为98.45%。可见,房产业务始终占据霸主地位。
此外,上半年万科新开工面积 2,321.1 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 40.2%;上半年开发新项目 117 个,总规划建筑面积 2,049.1 万平方米;新增土地储备2049.1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31.4%。
下半年,万科保持积极拿地姿态。公告显示,7月份销售简报披露以来,万科新增加项目20个。
这是嘴上说着不要不要,身体却很诚实地“扩大地产化”?
保利
2018年上半年,保利集团房地产销售占总营收的90.63%;2016年同期占比为93.80%;虽比不上万科,但超过90%的高占比足见“房地产”的统治地位。
此外,公司新拓展国内项目 69 个,新增容积率面积 1510 万平方米,总成本 1072 亿元。新开工面积 2359 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 85%。
据媒体报道,尽管声称“去地产化”,但保利拿地势头依旧不减。在9月4日拿地32.38亩以后,次日也即9月5日,保利地产在沣东新城再拿地四宗地303亩,耗资17.4亿元。
不只是万科、保利,对其他房产公司来说,房地产板块依然是最强大的依靠。
2017年各大房企房地产收入占比
既然房地产这么有“钱”途,为什么各大公司要纷纷“去地产化”呢?
理由不外乎以下三点:
一、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加剧,房地产传统的开发模式确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,行业巨头争相更名、“去地产化”或可看作是地产公司寻求转型、积极探索优良发展路径的开始。
但目前业务规模和市场前景的未知尚不能支持这些业务成为主业。
二、国家对房地产政策从过去的经济政策回归到民生和社会政策,明确资金未来要合理引导至实体制造业和小微里去。地产企业更名、“去地产化”实质上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。
房地产是与政府打交道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,上到国家层面的决策,下到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,每一份文件都被房地产商们翻透,更不用说如今国家对于房地产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。上有所好,下面的表现一下样子,也算是给足了面子。
三、现如今,房地产三个字已然沦为“背锅侠”,不论是“消费降级”还是“实体经济凋敝”,都能和它扯上关系,这对于“名声大过天”的开发商来说,无疑是个致命威胁。“去地产化”或可看成是房产商“去房地产污名化”的一种举措。
“去地产化”或代表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一个方向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,各大房产商一边大谈去地产化一边又在积极拿地。房地产业务的主导地位近期内不会改变,中期也不见得有什么其他出路。
与其从表面的更名预测楼市涨跌,倒不如看看实际的拿地情况。这不,1-8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009亿元,同比又增长了36.4%。
来源:楼市相对论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