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观察:周期性波动与房价泡沫排名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市场,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,不同的资产市场,不同国家与地区,存在差异性的特征,但对于投资者而言,你需要判断周期性运行方向,也主浪的方向,而要忽略那偶现的逆势小浪花,要有耐心,像优秀的猎人趴草丛中守候。
短线看,你可能自信满满的逆势猎取了小浪花,多赚了一点钱,但等一轮周期走完,你可能发现因小失大,因为太急于赚钱,反而最终亏钱。
回顾过去十多年,以70城新房价格指数来看,虽然间隔出现小跌,但总体维持上涨态势,从06年至今,保持一个近似的斜率。
NO1
房价轮回,四涨三跌
一涨:06至07年大涨,涨幅较大。当时依托于中国经济快增、股市大涨相映红。涨得快,但没泡沫。而当时美国楼市泡沫破灭,次贷危机爆发。
二涨:09年二季度至10年上半年,房价大涨,这主要是四万亿大刺激的作用,药吃多了,伟哥。
三涨:13年至14年上半年,这轮上涨,涨的时间偏短,主要是局部行情,一二线大涨,三四线没什么动静。
四涨:15年二季度以来这轮上涨,持续时间很长,涨幅很大,其中16年属于急拉行情,当前仍在上涨。
这轮上涨,基本没有经济面的支持,主要是货币放水、棚改拆拆拆加货币安置,另外还有三四线城市的“补涨”需求。
一跌:08年四季度至09年一季度,跌了6个月,幅度较小。但回忆当时的现实情况,跌得急而凶,比如深圳房价下跌了三成。
二跌:11年下半年至12年上半年,跌了8个月,幅度较小。实际情况,部分一二线城市出现砸售楼处的现象。
三跌:2014二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,跌了12个月,跌得时间较长,幅度较大,主要体现在弱二线和三四线。
如果展望下一轮下跌,估计应在18至19年出现,跌的时长与深度,将超过之前三次下跌。
逻辑是:本轮上涨,透支的明显,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泡沫,而且缺乏经济面的支撑,同时货币面支撑力趋弱。
NO2
存在泡沫,范围大小
近日,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,发表了一篇文章,其中写道:
作为一名宏观研究员,我自己相信常识、相信数据分析和逻辑判断的结果。地产泡沫不可持续。
为什么过去我们比较谨慎,因为我们不看好靠房地产泡沫拉动经济的模式,因为这明显不符合常识。
常识是,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,如果有的话大家都不用干活、靠投机就可以发财了。常识是,没有国家能靠发展房地产成为世界强国,如果有的话人类社会就不需要任何技术进步、古代社会就会盖很多房子。常识是,我们作为第二大经济体,房产价值不应该比美国还要多很多,而现在中国房产总值占GDP比重是美国的2倍还多。
因此,虽然过去两年的中国经济在明显改善,工业企业利润也有明显回升,但有一点始终没有变,那就是房地产泡沫。房价上涨在过去的两三年从一二线传导到三四五线,我们在去年不看好房地产,也被市场打脸。
但我们的观点不变,只要房价泡沫还在扩大,只要经济还是在靠房地产驱动,那就不可持续。
姜超的上述逻辑,我是认可的。
房价有泡沫,可以参考的指标有很多,这里例举一个:房价收入比与偏离度。
易居研究院的数据表明:2017年,全国40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创历史新高,达11.4倍,略超2010年,预计2018年更高。
所以,2017年以来,老杨认为局部地区房价出现泡沫,发布红警,提示风险,其中部分城市老杨也被打脸了。嘿嘿。
但在2017年之前的几年,老杨从没发表过中国楼市有泡沫(包括一二线城)的观点。
而姜超与其师傅李迅雷,并不是近两年看空中国楼市,而是从2013年就开始强烈看空。
有趣的是,2013年10月,老杨还曾写过一篇文章,约赌大空炮席勒教授:2013年那个关于中国房价的赌约!当时约待五年后,四个月后,见真章。呵呵。
NO3
40城房价泡沫排名
几个月前,易居院发布了一份很特别的报告《40城房价收入比偏离度研究》。我院自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发布排名前列份房价收入比报告后,持续研究这一指标,近几年不断创新优化指标。
这里考虑到当期房价收入比的偏离方向(房价收入比偏离度)、当期偏离度变化(偏离度同比增幅)以及市场趋势(偏离度同比增幅的变化),分别取70%、15%、15%的权重。对各城市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打分,得到40城的房价透支程度排行榜。
结果显示,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中,共有19个城市得分为正,呈现不同程度的房价透支状况;另外有21个城市得分为负,暂时没有房价透支现象。
房价透支程度前三名的城市是厦门、天津和石家庄,其中厦门的房价透支程度较高,对比第二名的天津得分高出近70%。也即,厦门房价泡沫较大!所以,去年下半年以来,跌幅也较明显了。
此外,济南、南京、福州排名也比较靠前。而北京、深圳、上海等调控最为严厉的城市,市场出现明显降温,房价透支程度对比2016年有所缓解。
小提示:老杨正在推出30城掘金地图语音课程,帮大城市的朋友们,寻找强力升值的板块。已上线四期(包括上海篇、北京篇、深圳篇)了。
来源:杨红旭楼市研究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